污水處理能否走出成本之困
未來1年內,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將實現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
污水處理之路注定不輕松,卻是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環保督查力度不斷加大,企業由于污水處理不到位、超標排放而被則責令整改的例子屢見不鮮。從全局來看,光靠污水處理廠并不能完全解決污染問題,還需要地方的重視和財力支持。“熱鬧但不賺錢”是資本市場對水務行業的一般看法。而污水處理費收入上繳財政,再由地方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污水處理企業支付服務費,不足部分由政府補貼。
根據wind數據,36個大中城市居民污水處理費從2004年10月的0.46元/立方米緩慢上漲至2018年12月的0.98元/立方米,14年增幅113.04%。隨著環保標準提高,部分企業污水處理成本上升,污水處理費不能滿足更高環保標準的要求。長期以來污水處理廠在實際運營中,財政支付的這筆費用年年都不算寬裕,未來可能有更大缺口。即使按照2019年1月的居民污水處理費與2015年污水處理成本比較,36個大中城市中仍有11個城市存在成本倒掛現象。
隨著環保形勢的嚴峻,更嚴格環保標準的出臺勢在必行。“到2020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2018年7月印發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曾如是提道。而事實上,早在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相關負責人就已強化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其中,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是核心要義。
《意見》指出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完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激勵機制,以及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電價支持政策等等。而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是指針對企業污水排放濃度不同但執行同樣收費標準的情況。“就是實行高污染、高收費,低污染、低收費,促進企業能夠進行預處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牛育斌指出。
《意見》還針對性地提出,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具體來看,按照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運營成本(不含污水收集和輸送管網建設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污水處理費標準,以促進企業污水預處理和污染物減排。推動通過招投標等市場競爭方式,以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污水總量、污染物去除量、經營期限等為主要參數,形成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
各地可因地制宜確定差別化收費的主要污染物種類,合理設置污染物濃度分檔和差價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污染物差別化收費政策。根據企業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環保信用評級等,各地因地制宜,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對標先進企業,科學制定用水定額,并動態調整,特別是對高能耗、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實行更高的價格標準。
根據日前印發的《河南關于建立和推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機制的指導意見》就已明確河南省將依據企業排放污水的主要污染物項目污染程度和環保信用評價級別,進行差別化收費。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原則,以重點污染物為依據確定的征收標準基礎上加收50%。在內蒙古,設市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每噸要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0元鼓勵工業園區(開發區)內污水處理單位與污水排放企業協商確定污水處理收費標準。
不僅如此,浙江、江蘇、山西等地也已紛紛勾勒出定制化污水處理收費機制。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通過倒逼企業加大污水處理的投入力度不僅實現了達標排放,也有效補償了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和污水處理企業的正常運營成本,保證了污水處理事業有資金的保障。